每周一药之马齿苋
故事——止痢的“马齿苋”
相传在古代,有一年的夏秋之际,北方久旱无雨,有一个村庄疫痢流行,灾情严重,百姓饥病交加,民不聊生。少数年轻力壮者,尚能勉强支撑,外出寻觅树皮野草充饥。有一次他们在田野偶然发现一种光滑无毛、肉质肥厚的野草,于是把它连根拔出,带回家给全家充饥。吃了几天后,大家发现“拉肚子病”居然逐渐好了。这个好消息不胫而走,于是村里的人们都去田野寻觅这种野草,疫病终于得到了控制。从那以后,村民就尊称这种“野草”为“长命菜”、“长命苋”,它就是“马齿苋”。
小试牛刀
1.马齿苋原植物属于哪科?(单选)
A.豆科
B.伞形科
C.马齿苋科
D.毛茛科
2.中药马齿苋选自原植物的什么部位?(单选)
A.干燥地上部分
B.根部
C.茎部
D.全草
3.马齿苋的功效不包括下列哪项?(单选)
A.补肾益精
B.清热解毒
C.凉血止血
D.止痢
4.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幅是马齿苋的饮片图?
A.
B.
C.
D.
答案
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
C A A C
饮片辨识解析
A.地锦草 本品呈段状。根细小。茎细,呈叉状分枝,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,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;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中空。单叶对生,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;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;绿色或带紫红色,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;先端钝圆,基部偏斜,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。可见蒴果三棱状球形,表面光滑。种子细小,卵形,褐色。气微,味微涩。
B.麻黄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。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,粗糙,有细纵脊线,节上有细小鳞叶。切面中心显红黄色。气微香,味涩、微苦。
C.马齿苋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。茎圆柱形,表面黄褐色,有明显纵沟纹。叶多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,先端钝平或微缺,全缘。蒴果圆锥形,内含多数细小种子。气微,味微酸。
D.青蒿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,长0.5~1.5cm。茎呈圆柱形,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,具纵棱线,质略硬,切面黄白色,髓白色。叶片多皱缩或破碎,暗绿色或棕绿色,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,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,两面被短毛。花黄色,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
药典之言
【性味与归经】酸,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止痢。用于热毒血痢,痈肿疔疮,湿疹,丹毒,蛇虫咬伤,便血,痔血,崩漏下血。
群经见智
功效
《得配本草》:利大便,退寒热,治疳痢,疗虚汗。
《药性切用》:性味酸寒,泻热散血,解毒杀虫。子能明目。
《本经逢原》:功专散血消肿,故能治血瘤及多年恶疮,捣敷不过两三遍即愈。
《本草易读》:散瘀消肿,利肠滑胎,解毒通淋,祛风杀虫。止诸痢赤白,破血癖症瘕。
《本草便读》:性寒质滑,入肝与大肠,专能行血滑窍、利大肠,虽有内服诸法,然长于外治,故以之敷痈散肿,为尤贵耳。
《医学入门》:马齿苋味酸大寒,散血凉肝退翳漫,止渴利便攻赤痢,风热痈疮捣汁餐。能凉肝血,治目盲白翳、退寒热、止烦渴、破瘕、杀虫、利大小便,治大人血痢、小儿疳痢、产后血痢。
配伍
《本草易读》: 诸气不调,煮粥食之;筋骨疼痛,马齿苋干鲜俱可,用数斤,五加皮、苍术数两,水煎汤洗,急用葱、姜捣烂,冲热汤数碗服之,取汗,痛立止也;肛门肿痛,捣煎熏洗;风牙肿痛,嚼汁渍之,即日消肿;耳内外恶疮,头疮、黄水疮,同黄柏为末敷之。
《得配本草》:得五加皮、苍术,治筋骨痛;捣汁,能利恶物;捣敷,火丹恶疮;和锻石三分之二,捣敷疔疮。
禁忌
《得配本草》:脾胃不实,血虚气浮者,禁用。
《本草从新》:忌与鳖同食。
1.开篇故事来自《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:讲故事学中药》张健
2.饮片辨识解析:2020版中国药典
3.图片版权:
A.地锦草 www.21food.cn
B.麻黄 lft.yangzijiang.com
C.马齿苋www.lljyygs.com
D.青蒿www.tcmdoc.cn
推 荐 阅 读
每周一药之白头翁
5-07 特稿
每周一药之山豆根
3-18 特稿
每周一药之鱼腥草
2-26 特稿
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
编辑 | 666小分队
排版 | 徐圣越
给北中医点个“赞”,再点个“在看”吧!